新闻资讯
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世界教育信息》访韩国希杰集团中国区总裁 朴根太
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世界教育信息》访韩国希杰集团中国区总裁 朴根太
采访、整理/潘雅
摘要: 希杰(CJ)集团成立于1953年,以韩国第一制糖工业株式会社起步。60余年来,希杰集团始终秉持“首创、最佳、与众不同”的经营理念,由韩国最大的食品公司发展成为一家国际化的生活文化企业。1978年,希杰集团在香港设立了办事处,为开拓中国市场奠定了基础。1992年中韩建交之后,希杰集团正式进入中国市场。20多年来,希杰集团植根本土并不断创新,其四大核心业务——食品和餐饮服务、生物科技、娱乐和传媒、新流通,已全部进入中国。目前,希杰集团在中国有97家公司、19个工厂、36个办事处、1.4万名中国员工,2013年销售额约170亿人民币。朴根太先生系希杰集团中国区总裁,曾任中国韩国商会会长,现任中国韩国商会顾问兼吉林省人民政府经济顾问,于2005年获得韩国政府颁发的“绿色勋章”荣誉称号,2009年获韩国舆论人联合会颁发的“自豪的韩国人(跨国经营)”荣誉称号,2013年获韩国总统表彰奖(即对国家发展具有卓越贡献奖)。本刊就希杰集团与大学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年轻人创业,跨国企业对文化交流的贡献等问题对朴根太先生进行了专访.他认为,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和企业相生共营推动社会发展;人才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而企业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创新、创业是年轻人实业报国的途径;企业应积极参与国家间的教育和文化交流,实现互利双赢。
一、校企合作推动社会整体发展
《世界教育信息》:请您向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希杰集团与韩国又松大学的合作项目。希杰集团与中国高校是否也有合作项目?
朴根太:2013年,我们与韩国又松大学开始正式合作,在又松大学开设了希杰Foodville中国班。该培训班专门招收中国留学生,旨在对他们进行希杰集团的企业文化、服务及相关工作胜任力的培训。在培训结束后,学生将进入希杰Foodville中国分公司工作。该项目现运行良好。目前,第一届的20名毕业生分别在希杰Foodville北京分公司和上海分公司工作。今年新招收的第二届25名学生正处于课程学习阶段。
2015年3月,我们与北京吉利大学签订了烘焙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协议。希杰Foodville将从今年9月开始在吉利大学开设烘焙班,计划每年招收100名贫困学生,由专业的烘焙教师免费为他们进行为期6个月的烘焙技能培训,并在结业后帮助他们到相关岗位实习、就业,以此缓解贫困学生群体的就业压力,为企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此后,我们计划在北京吉利大学培养专业烘焙师,为我们在中国各地的分公司输送人才。
《世界教育信息》:为什么要专门招收中国学生进行培训,特别是招收中国的贫困学生?
朴根太:希杰集团在中国的业务发展迅速,对人才的需求量巨大。对于每一个跨国企业来说,到中国发展,本土化是其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对于熟悉当地的市场环境来说,能够因地制宜、因文化制宜非常重要,包括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做好文化调查等。公司的经营模式和市场战略一定要由当地人引领。因此,培训当地的人才很重要。
在帮助贫困生方面,希杰集团作为全球生活文化企业,在致力于为人们打造“健康、快乐、便利”的文化生活的同时,一直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1999年,希杰集团成立了社会公益(CSR)专属部门,开展了有体系的社会公益支援事业。2013年,希杰集团创造性地提出了“创造共享价值”(Creating Shared Value,CSV)的公益理念。这个理念重在“分享”——不是单方面给予一次性帮助,而是利用希杰集团的业务强项,分享经验,扩大公益项目,使之能够可持续发展。比如,和与北京吉利大学合作的公益项目就充分结合了希杰集团旗下知名烘焙品牌“多乐之日”的优势资源。
《世界教育信息》:您认为企业和学校进行合作,对企业自身、学校以及社会来说,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朴根太:希杰集团一直坚信,人才就是企业的竞争力。首先,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讲,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比较稳定地招收那些为企业度身定制的、既了解企业文化又具备相关工作能力的人才,这能给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其次,从学校的角度来讲,为企业提供其所需要的人才,能够帮助学生就业,提升学校的竞争力,这也是学校的长期发展目标之一。最后,从社会的角度来讲,校企合作能够帮助社会解决就业难题,企业与学校可以相生共赢,这样的良性循环可以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
二、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企业是人才成长的摇篮
《世界教育信息》:希杰集团一直致力于成为世界顶级的国际化公司。请问,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人才起到什么作用?在您看来,当今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企业在年轻人的成长、成才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朴根太:人才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可以说,推动企业发展的是人。企业这棵大树能否屹立在世界企业之林,就要看根基是否稳固、是否能提供足够的养分。一个企业要想实现全球化,海外市场的本土化策略是最重要,也是非常艰难的工作。如果企业想进入当地,并在当地生根发芽,那么当地的人才就是我们的向导,也是连接我们企业和当地社会的桥梁。同时,一个企业要实现全球化,国际化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国际化人才是实践企业全球化发展战略的推动力,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有较强的引领、带动作用。
当今市场需要的人才要有开放的心态,对新领域充满好奇心,勇于挑战新事物;具备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思维,并深知学海无涯,能够不断给自己充电;充满热情和激情,具有创新精神,充满创意,遇到困难或失败能够越挫越勇;对行业趋势的洞察力敏锐,反应敏捷,在工作中目标明确。
我坚信,对于人才的培养,企业不仅仅要把有能力的人聚集在一起,更要使他们产生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年轻人成长、成才的过程中,企业所扮演的角色就如同抚养孩子成长、成才的父母。概括地讲,企业应该发挥好四大作用:一是关爱,关心年轻人成长过程中的需求,珍视年轻人的每一点进步;二是引领,企业应该成为年轻人成长过程中的指南针,在行业内引领年轻人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三是后援,不断地为年轻人的成长提供充足的资源和充分的支持,成为他们坚实的后盾;四是同行,企业与年轻人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三、中国30年巨变为新一代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世界教育信息》:早在上世纪80年代,您就在中国香港工作。从那时起,您便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跟中国人一起亲历了这个国家的变化与发展。能否请您谈谈对中国的感受?在您看来,与老一辈相比,年轻一代的中国人有哪些不同?
朴根太:我已经在中国生活了30年,被很多人称为“中国通”。记得1984年刚到中国香港时,工作语言主要是英文。从1986年开始,我发现工作中越来越需要用到中文,跟中国的内地的业务往来也越来越多。因此,我便决心学好中文,每天下班后挤出时间来学习。1993年到北京,1996年到广州,1998年到上海,2004年又回到北京,可以说,我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发展。我常常觉得自己与中国有着不可思议的缘分,在我至今36年的工作经历中,30年是在中国度过的。这30年,中国的变化的确非常大,我时时都能感觉到中国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而最大的变化就是人们心态上的变化。中国越来越重视教育,心态越来越开放和包容,观念越来越先进和国际化。我很幸运能亲历这样的变化。
与老一辈相比,年轻一代的中国人接受了更加开阔、更加与国际接轨的教育,因此他们有更丰富的知识、更独到的见解,也更加自信,在工作中敢说、敢做,这正符合希杰集团所倡导的“不断挑战”的企业文化。希杰集团有1.4万名中国员工,我也经常与年轻的中国员工接触。我发现,他们有更开放的观念,更自由的想法,更好的创新能力,也更在意工作是否开心。他们的创造力和活力都是希杰集团所珍视和爱惜的。
四、创新创业是实业报国的途径
《世界教育信息》:中国政府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口号,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政策措施。您是如何看待大学生创业的?
朴根太:希杰集团的企业理念有三条:实业报国,人才第一,合理追求。我认为,中国政府支持和鼓励年轻人创业的做法非常好,中国对待创业的态度也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创业是实业报国的一种方式,年轻人创业是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作贡献。
创新是创业的第一步,希杰集团的核心价值是“正直、热情、创意”,我们欣赏那些富有创意、性格热情、为人正直的人才。创新精神是希杰集团员工培训的重点方向之一。每年,希杰集团都会面向全球职员举办创意大赛,任何一个部门的任何一名员工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方案,只要与希杰集团的事业相关,并且具有可行性。如果方案获得通过,公司会去开发这款产品。希杰集团中国区每年都能遴选出一两个作品去韩国总部参加总决赛。此外,我们每年会针对新录用的大学毕业生开展创意竞赛。刚毕业的大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受限性较小,思路更加开阔。我们希望希杰集团不但是年轻人工作的地方,更是他们学习的场所。希杰集团有许多产业,年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长处找到合适的岗位。在年轻人进入希杰集团这个团队后,我们希望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平台,通过创新文化和激励政策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五、企业助力国际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
《世界教育信息》:中韩两国由于地缘和文化因素,教育合作与交流尤为密切,两国互为对方最大留学生来源国。您是如何看待教育国际化的?像希杰集团这样的优秀跨国集团,在中韩两国的教育文化交流过程中能够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在您看来,文化交流对国家的发展又有何意义?
朴根太:自1992年中国与韩国正式建交以来,两国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愈渐频繁。近年来,中韩贸易额的稳步上升、自贸区的签订以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不断加深更是标志着中韩两国关系跨入了新的时代,两国关系更加紧密,共同发展的机会也更多了。我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的国际化是推进国家间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途径。
据韩国教育部统计,2014年在韩学习、研修的中国学生近6万人,占在韩学习的外国学生总人数的59%。在韩国各个大学附近都能时常听到中文的谈话声,同样,在中国高校也能见到许多韩国学生。我有两个儿子,都是在北京大学毕业的,大儿子毕业于北大广告系,小儿子毕业于北大法律系。中国年轻人“哈韩”的同时,韩国也在刮起一股“中国风”。
希杰集团正在积极开展促进中韩两国文化、教育交流的活动。比如,每年我们都会利用希杰集团在电影和音乐制作方面的优势和资源,开展“多多电影教室”青少年影视教育夏令营项目以及“音乐梦享教室”青少年公益文化教育项目,教学生自己写剧本、拍电影、制作音乐,为热爱电影和音乐的青少年搭建平台,让更多热爱艺术的年轻一代实现梦想。希杰集团还在中韩两国分别举办中韩电影节等多项文化交流项目。比如,去年的电影节把中国的皮影戏带到韩国,把韩国的BIBAP表演和传统演出引进到中国。
文化交流能够促进国家间的互相了解、信任与合作,而文化在推动经济、政治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韩国非常注重文化软实力,韩国总统朴槿惠提出“文化立国”的概念,她曾说“21世纪,文化就是国力”。成立于1953年的希杰集团是三星集团的母公司,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喆会长说过“没有文化就没有国家”。希杰集团在食品、音乐、电影等方面一直致力于成为引领韩国文化发展的先锋。中国是韩国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作为韩国最具代表的文化娱乐企业,希杰集团希望成为中韩两国文化沟通的桥梁,并通过不断努力,拓展国际业务,把韩国的影视、音乐、美食及服务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将在韩国经营几十年的经验带到中国,实现中韩互利双赢。最近,大家都在谈论“中国梦”,希杰集团的“中国梦”就是做最好的让中国人民健康快乐的生活文化企业。
编辑 许方舟 校对 郭伟
来源:《世界教育信息》